
中国葡萄酒文化
北京是目前国内几大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唯一适宜生产优质葡萄酒的大都市,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国内葡萄酒专家、企业家对北京周边地区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区域气候、生态和环境都是非常适合发展高档葡萄酒和酒庄葡萄酒的地区。其中以房山尤为突出,房山拥有广阔的山前暖区,全区有10个乡镇的50000亩土地处于北纬40°酒用葡萄种植黄金线,极其适合种植酒用葡萄。房山已将国际葡萄酒庄作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诞生的青龙湖国际红酒城,成为北京房山[世界•庄]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葡萄酒起源于什么年代?
最早的葡萄酒
我们机警而足智多谋的祖先看到鸟儿群集贪吃树上有点腐烂的果子时,他们很想知道这些果子到底有什么魔力,于是,就有了世界上第一位品尝“葡萄酒”的人。人们端起兽皮或粗木制成的碗,啜饮着里面自然发酵而形成的野葡萄汁,这场面大概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后来,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自己培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执教于美国费城大学的分子考古学带头人帕特里克·麦高文现在所做的研究项目,就是寻找这个猜想的证据。
陶罐上的秘密
以前,麦高文曾经作为一个陶器专家被派往黎巴嫩进行考古挖掘。那地区是腓尼基古国所在地。他对出土的陶器上附着的一种暗红色残渣进行了研究,发现残渣很可能是当年作为贵族独享的紫色染料,距离现在有3000年之久。这种染料是从地中海一种软体动物的分泌腺中提取的,是一种有机物。麦高文由此得知,有机物成分可以在陶器上存留许久。他现在对葡萄酒起源的研究,就大大得益于那次研究成果。
1988年,麦高文的一位同事带给他一个陶罐的碎片,这些碎片出土于伊朗西部山中的一个古村,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了。那位同事觉得那些碎片上略带红色的污迹可能是葡萄酒的残渣。麦高文和同行一起做的试验证实了她的猜想。
他们利用多种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比如红外线光谱测定法、液体色层分离法,还有检测酒石酸的一种方法等。麦高文解释说:“我们特别留意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酒石酸。酒石酸是一种存在于中东地区的葡萄中的特殊物质。如果在试验中能找到酒石酸,那么,可以说我们就找到了葡萄产物。”
他们还从这些残留物中发现了笃耨香(地中海沿岸地方产的一种小树)的树脂。这种有香气的树脂在古代常被用作防腐剂保存葡萄酒。用树脂处理过的葡萄酒十分普遍。希腊至今还有一种松香味的葡萄酒。除此之外,这个陶罐的形状显示它的制造者有意防止氧气进入,而氧气可以使葡萄酒变成醋。
诺亚猜想
麦高文希望证明葡萄的人工培植起源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然后从那里传播到了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他将这个设想称作“诺亚猜想”(Noah Hypothesis)。这个名字一方面和“夏娃假说”暗合,因为“夏娃假说”认为人类起源于一个非洲母亲,而麦高文认为全世界的葡萄酒起源于一个地区;另一方面,圣经里讲,大洪水后诺亚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他立即种下了葡萄藤并开始酿制葡萄酒,而亚拉腊山就在土耳其东部。
酒和人类文明史、社会及经济的关系如此复杂和密切。对葡萄酒历史的研究为探索古代诸多文明的发展演变开启了一扇大门。当你在闪烁着霓虹灯的酒吧中品味墨尔乐红葡萄酒时,你是否想象到一束来自古代酒神节上的焰火,正舞动着腰身向你讲述人类社会演变的进程。